巩固老阵地拓展新市场 碧水源深度参与北京农村污水处理

时间:2018-08-14 08:56来源: 作者:

      北京本就是一个缺水的城市,再加上出水排放标准的严格,令许多污水治理的企业叫苦不迭。尽管如此,碧水源却并未放弃农村污水治理的这一市场,并坚持用自己的“膜”法去制胜。作为最早进军农村污水处理市场的水务企业,碧水源为北京的新农村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

      碧水源在北京水环境治理上表现优异。自2006年在密云承建首个万吨级的采用MBR技术的污水处理项目以来,碧水源先后治理了北京奥运龙形水系工程、国家大剧院水处理工程、高碑店再生水厂工程等国家水环境重点治理工程。碧水源还承担治理丰台河西、门头沟第二再生水厂以及顺义区8个乡镇污水等,为北京市郊区、城乡结合部、乡镇及农村水环境治理和新农村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目前碧水源在京参与的膜法污水处理项目规模占北京市污水处理市场份额80%以上,其中MBR技术占全市MBR市场95%以上。

      在如此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下,2012年7月,北京市环保局和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颁布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水污染排放标准》,其中要求排入北京市Ⅳ、Ⅴ类水体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执行B标准,即主要指标达到地表Ⅳ类水体标准。2013年9月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其中特别提到要‘确保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达到国家新的环保排放要求或地表水Ⅳ类标准,消除劣Ⅴ类水体。’提标迫在眉睫,碧水源膜法水技术以其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出水水质好等特点完全可满足北京及京外地区污水厂的升级改造。

      2014年7月,北京市率先出台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的新标准,要求达到地表水Ⅳ类,虽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标准,但对农村污水处理同时具有指导意义。

      2014年11月25日,北京市政府召开首都污水治理与资源化企业发展座谈会。会上碧水源和其他七家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首都水环境治理产业联盟。李士祥常务副市长、林克庆副市长、市委宣传部、市水务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政府研究室等主管领导均列席参会并发言。李士祥常务副市长在会上表示,希望通过建立这样一支水环保“联合舰队”,统筹技术链、产业链和资金链,引导企业间合力创新,推动水环境治理,真正实现“治水即治国”理念。

      北京本就是一个缺水的城市,再加上出水排放标准的严格,令许多污水治理的企业叫苦不迭。尽管如此,碧水源却并未放弃农村污水治理的这一市场,并坚持用自己的“膜”法去制胜。其结果是,运用工艺稳定的MBR膜排出的水,不论是色度、清洁度还是污染物指标方面,都得到很多业内同行及政府领导的认可。

      在北京运行了十多年农村污水处理站后,碧水源逐渐摸索出了适合北京地区的农村污水处理模式:对新建站点采取“企业建厂站、政府配管网”,环境服务商采用BOT的方式统一“区域打捆”;而对已由政府建成的厂站,则采用区域污水设施打包:委托运营的方式,能够发挥专业公司的技术、专业服务优势,并较大地减少费用、降低成本。

      在碧水源托管运营的413个站点中,水质达标及基本达标的水量规模为5.5万吨,占比77.9%;未达标处理水量规模占比22.1%。若以处理工艺来统计,MBR工艺站点达标率为79.3%,传统工艺站点达标率仅为15.2%。

      在全力开拓新领域,打造全产业链水生态航母的2015年,碧水源继续巩固农村污水处理原有阵地,在北京新农村建设中取得更大的进展。

      碧水源在进入水处理市场的早期,正是得益于其膜技术在农村污水处理中的广泛应用,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累计已建设运营2000余座小型农村污水处理站。

      其中,北京地区就占了逾400座,不乏北京海淀区西北旺镇韩家川污水站、门头沟区妙峰山镇陈家庄污水站等村镇级污水处理厂/站的典型代表。据介绍,前者采用碧水源地下式MBR污水处理工艺技术,适合出水水质要求高、占地面积及处理规模较大的农村污水处理项目,后者则采用智能化小型生活污水处理系统,适合治理各种规模较小的分散性水污染。

      作为最早进军农村污水处理市场的水务企业,碧水源为北京的新农村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

      自2013年12月,北京发布新的水污染物排放地方标准后,加之村庄发展和人口增长的现状,部分现有农村污水处理站出水水质已不符合现行污染物排放标准,设计规模亦无法满足使用要求,在此背景下,此类需升级改造的村级污水处理站,也成为了农村水务大市场中待开采的一个“金矿”。

      在海淀北部地区南沙河流域的苏家坨镇及上庄镇,就存在19个村级污水处理站亟需升级改造,这些项目作为海淀区南沙河流域“三年还清”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提标的必要性,亦存在扩容的需求。

      按照设计容量,413座村镇污水处理厂每天可处理污水82000吨,连同北京排水集团和金达莱公司建设运营的厂站,北京市农村污水处理率已超过40%。

      但这仍旧无法满足北京市村镇污水处理的需求。根据北京市2014年统计年鉴的数据,截至2013年底,北京市共有144镇、38乡、3938个村,农村人口仅有290万人,但却有农业观光园1299个,每年接待1944万人,民俗旅游户8530户,每年接待1806万人。农村污水量成倍增加。

      随着“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基本饱和,农村污水处理市场被认为是为数不多的待开发金矿。多家机构预测,农村污水处理每年将有400亿元的增量市场。

      日前,碧水源正式与上述项目签订特许经营协议,通过全部采用碧水源MBR工艺,大幅提高出水水质,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站排入地表水体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中的新污水处理站B排放限值,污水处理总规模亦由原来的7670吨/日,提升至12160吨/日,将积极助力实现南沙河流域的“三年还清”计划。

      碧水源表示,随着北京继续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碧水源将进一步铺开农村污水处理业务,同时,深入参与北京村级污水站升级改造。

    (完)
新闻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