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11个低碳社区 生态公厕半天仅需4升水

时间:2018-06-11 17:32来源: 作者:

    打造11个低碳社区,生态公厕半天仅需4升水

     

     

         生活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

      杜绝铺张浪费、随心所欲的生活方式,下城社区大力倡导文明健康,低碳环保的消费观念与生活方式;

      使用环保袋、合理设置空调温度……事很小,但这就是一种低碳生活方式;

      下城社区居民从节约一度电、一度水、一升油、一张纸开始走向低碳生活;

      下城区通过各种形式将低碳科普知识普及到居民家庭,掌握节能减排方法和内容,“将低碳习惯进行到底”成为社区生活新的行为准则。

      由此,生活行为发生了明显变化:大连水处理设备大连纯净水处理设备,大连反渗透水处理设备

     拎着环保袋到菜场,生活垃圾扔进垃圾自动分类处理箱,用水后随手关紧水龙头,到社区看太阳能电子书,晚上打开节能灯,用太阳能热水洗澡……这是杭州市下城区一个社区居民一天普通的生活,所不同的是,这是一种低碳化生活。

      低碳社区建设是下城区低碳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下城区科技局、科协牵头组织实施,2010年5月试点建设,成为杭州市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一个样本。今年3月底,下城区首批低碳社区建设11个试点社区通过验收。下城区委常委、副区长程华民对科技日报记者说,社区低碳化是一种科学发展观。11个低碳社区试点验收为全区推广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这是一个新的起点,下城低碳社区建设要力争走在杭州市前列。

      生活品质之城的一个重要科学标志

      社区低碳化建设,下城区重新定义“生活”:新的“生活”是一种生活低碳化的过程,是一种新的生活理念,不断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生活低碳化”成为杭州市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一个重要科学标志。

      走进下城区低碳社区建设试点,“生活”在这里发生了三个明显变化,“科技改变生活”的理念在杭州下城区正在逐步变为现实。

      东新园社区居民都有一本《家庭节能妙招》,低碳生活从日常生活点滴做起;

      社区居民逐步养成随手关灯、关电脑、关电源、废纸再利用、废旧电池、灯管垃圾分类等日常低碳生活成为习惯,王马社区88岁老人韩大伯和老伴以“冰箱冰存制冷”这一独特的省电小窍门获得杭州市低碳家庭称号;

      稻香园社区居民主动将废旧灯管、废电池投放到专门的垃圾筒内;初步养成使用布袋子、菜篮子等可重复使用的习惯;家庭节能灯使用率达97%;峰谷电用户占总住户的84%;

      下城区的11个低碳试点社区都开展了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现在垃圾分类活动已在全区242个小区深入开展,覆盖了6.8万多户家庭;

      环西社区42户低碳家庭水、电、油、气等各项开支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约30%。

      生活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

      从有房居住到享受生活,下城社区营造了一个科技含量较高的低碳宜居社区。

      在环西社区,1036平方米河面上的“生态浮岛”全年见绿,三季见花;

      建立的全市第一个生态泡沫公厕,12小时仅需用水4升;

      长青苑社区设立了生态无臭垃圾房、太阳能宣传栏、雨水收集处理系统等低碳设施让人耳目一新;

      “一廊一卷一片一庭一栏”,浓厚的低碳元素融合于社区景观建设之中,低碳气息在美观而又奇特的造型中散发……

      率先在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有机结合上创新实践

      低碳科技的研发与产业化和低碳科普宣传有机结合,下城区在创建低碳社区工作中走出了一条科技创新与科普有机结合,促进城市和社区低碳化的新路子,为下城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作出了新的探索。

      下城区科技局将低碳科研攻关和产业化作为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给予扶持。绿色低碳建筑关键技术研发、楼宇自控等绿色低碳建筑技术在下城楼宇建设上的应用,蓄冰设备的创新研究,新能源与热能工程研究,太阳能光热利用开发……据不完全统计,不到一年时间,下城区科技局为创建低碳城区和低碳社区提供专项资金500多万元,立项了华东院风力发电等一批低碳项目,一些低碳项目已应用于低碳社区建设。

     
      科技在低碳社区建设中提供强力支撑的同时,科普工作如春风细雨般进入社区,融入社区的每一个角落,成为社区百姓一道低碳知识的“科普大餐”,在美化生活环境的同时,不断提高社区百姓的低碳理念,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现代城社区运用电子阅览室、太阳能科普画廊进行低碳知识宣传;

      稻香园社区为配合低碳社区建设安装了太阳能电子书,成为社区一大亮点;成立低碳环保服装宣传队,开办低碳茶馆、自编低碳小报、换购节能灯等,低碳科普活动有声有色;

      王马社区开展低碳讲堂,宣传低碳理念,社区内设立市民学校、科普画廊、特制活动书籍、电子显示屏等进行低碳科普,选拔“低碳大使”;

      东新园社区建立科普协会、科普讲师团,招募低碳科普志愿者300多名……

      据不完全统计,下城区科技局、科协组织编印《下城区家庭节能妙招》3.5万册、低碳城区建设“试点”活动的三折页6万多份、低碳科普知识书籍1万册、低碳知识扑克牌1万付、低碳知识竞赛卷3万份以及2011年宣传低碳3D挂历,通过各种场合发放给广大居民,进行广泛宣传,有效传播了低碳生活理念,进一步提高居民的低碳科普素质。

      在低碳化社区建设中,下城区科技局、科协经常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合力推进工作。区科技局局长、科协主席陈先荣说,科技要为低碳城市和低碳社区建设提供技术支撑;科学普及要为低碳化社区建设提供科普支撑,不断提高居民低碳化理念和科学素养。我们要继续探索科技与科普相互联动,相互促进,加快低碳化社区建设的路子,为下城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提供新的内容和做法。大连水处理设备大连纯净水处理设备,大连反渗透水处理设备

      率先形成低碳社区建设的工作机制

      在创建低碳社区建设的过程中,下城区形成了“政府推动,社区主体,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创建工作机制,形成区、街道、试点社区三级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试点办工作会议、相关部门联席会议、试点工作碰头会等制度,针对各个试点阶段,明确了各部门、街道、社区的具体责任,确保了各个环节的工作任务得以有效落实。

      在下城区,“创低碳社区,建节能家庭”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华联社区在创建低碳社区中,将低碳社区纳入社区建设整体规划之中,形成完整的低碳社区工作计划和思路,加入资金投入,专款专用,加强低碳科普宣传,提升居民低碳生活理念;社区从做好垃圾分类引导工作入手,改善居住环境,利用社区内朝晖公园等场所开展群众性活动提高居民低碳生活品质,同时合理利用社区资源为居民低碳生活服务;

     

      环西社区通过小区门卫保安巡查,对每周少开一天车的私家车主,奖励100元的洗车票;东新园5000多户家庭,共有4000多辆私家车,为此社区建设了全市第一个社区内部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将低碳出行落到实处;下城区和试点社区开展了少开一天车,低碳出行大型公益活动,1万多名家庭报名响应;

      东河社区探索与辖区单位共建机制;东新园社区建立数字化社区,打造低碳绿色网络;环西社区实施家庭低碳计划,建立家庭低碳档案;长青苑社区构建社区、学校、家庭三维低碳教育体系……

      今年春天的下城,创建低碳社区充满了勃勃生机。

     柳营社区是一个老年人多、外来人口多的社区,社区制定了打造低碳社区计划,以市民学校、200米科普画廊等为依托,开展低碳科普宣传;社区创建形成了整合资源、共创共建,大手拉小手,校社联动,打造低碳社区、引导居民低碳出行等特色;

      灯芯巷社区是一个居民群体文化高、知识广、素质好、关心生活品质的社区,社区结合“创先争优”抓低碳、结合节日庆典抓低碳、结合垃圾分类抓低碳、结合技术推广抓低碳,取得较好效果;

      华丰社区872户居民全部是2005年“农转居”的居民,每户都由村经济合作社统一规划设计建造的一幢3层楼住宅,统一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95%的居民家庭都申请安装了峰谷电表,既节能又省钱;社区针对16000余人的外来人口,加强了管理和宣传,外来人员来社区办理临时居住证时,工作人员主动递上有关低碳节能方面的宣传手册,上门发放宣传垃圾分类宣传手册;

新闻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