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向农村转移

时间:2018-06-11 17:32来源: 作者:

    ,,城市污水处理设备

      污染向农村转移

      缘何数年间,曾经的青山绿水在农村逐渐消失,横流的污水取而代之。

      专家指出,农村环境污染可分为生活、生产、工业三大污染。从生活污染来看,由于农村很少有垃圾、,再加上农民环保意识的缺乏,生活垃圾随手乱扔,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从生产污染来看,农民在使用化肥、农药上缺少科学性,流失的化肥、农药和随手扔掉的农药瓶,很容易造成水体和土壤的污染;从工业污染来看,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城镇的环保“门槛”也越来越高,那些高污染、高能耗的工业企业很难在城镇立足,于是转向广阔的农村,也正因此,农村的环境正在不断恶化。

      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这也是近日来记者采访过程中多位专家的共识。

      马军,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多年来致力于环保工作,因“水污染地图”而被公众熟知。

      2011年12月31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忧心忡忡地表示,城市污染正向农村转移,尤其是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与城市不同的是,当地企业在农村环保管理方面更加粗放。

      “其实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企业都要严格按照《环境保护法》去生产。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在环评、污水处理方面农村比在城市随意。”马军说,“比如污水处理,如果少处理或者不处理,就能节省一大笔费用,这些费用最后成了企业的利润。”

      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招商局负责人则向记者坦承,环保方面的宽松恰恰成为重要的筹码。“我们那边农村山清水秀,不怕污染。”

      正是在这类观念的引导下,记者发现,近年来,广东、浙江、福建等地的污染企业开始大量向中西部省份偏远农村“挺进”。

      从源头解决

      城市污染流向农村,而农村由于较为分散,又缺少基本的环保设施,难以集中处理。

      马军表示,由于环保设施的缺乏和村民环保意识的落后,相当一部分农村垃圾处在随手丢、无人管的状态下。

      相对而言,由于缺乏基本的污染物处理设施,工业污染影响将更深远。

      “农村相对分散,如果产生了污染物,很难集中收集处理,比如污水,由于没有统一的污水处理厂,最后这些污水很可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理。”马军说,“一旦污染更加难以治理。”

      权威数据显示,目前,全国4万多个乡镇,约60万个行政村,绝大多数缺乏环保基础设施。

      除基础设施的缺失外,监管不到位亦是主要原因之一。

      环境法专家政法大学教授王灿发表示,《环境保护法》同样适用于农村,关键是,农村环境问题是由县一级环保部门来监管,而县环保部门人员有限,往往监管不过来。“连城市环境都难以监管到位,更何况农村呢?”

      此前,浙江、湖南多地县、市环保部门负责人就曾向记者表示,人员太少,检验设施缺乏,使得他们对于一些污染往往无能为力。 “我们环保工作人员去了,企业把污水处理设施打开,人一走,就关了,企业知道环保局不可能派人天天守在那,因为根本守不过来。”

      资金亦是一个难题。农村环境治理需要大笔的资金,环保部从2008年开始实施“以奖促治”政策。治理农村环境,中央财政共安排农村环保专项资金40亿元,带动地方投入80多亿元,支持了6600多个村镇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示范建设,2400多万农村人口直接受益。

      然而,120多亿元的农村环保资金对我国整个农村污染整治工作而言,仍是杯水车薪。环保部相关负责人曾算过一笔账,目前全国约60万个行政村,按照其中三分之一,即20万个行政村迫切需要治理,每个行政村治理需100万元,中央和地方各投资50%测算,中央财政就需要投入1000亿元。

      受访时,王灿发、马军等专家纷纷表示,造成今天农村环保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重视不够,没有从源头上解决。受此前先发展后治理思想的影响,往往在出现苗头的时候没有处理好,最后酿成大错。“要解决上述问题需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农民环保意识;二是构建保障机制,提高农村环境质量;三是杜绝工业污染,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尤其是工业污染,任何一个落户农村的企业,都要严格按照《环境保护法》去进行环境评估,邀请周边群众参与” 马军说。“对于生产与生活污染,我们应加大农村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农民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引导他们清洁生产、文明生活。”

    ,,城市污水处理设备

    精品文章推荐:

新闻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