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器抽查结果不容乐观 消费者如何防止“看花眼”

时间:2018-07-06 08:50来源: 作者:

      随着更多的消费者追求健康,讲究生活品质,为了避免自来水管网造成的“二次污染”,很多家庭开始安装净水器。但是近期,净水器市场上传来的消息却不容乐观。不久前,根据央视的报道,在江苏连云港由质监局委托的家用净水器抽查中,45个品牌60款样品有将近一半(48.3%)不合格。

      类似的现象在广东地区同样不容乐观,过去三年包括广东地区的行业调查显示,净水器不合格率为30%-75%不等,情况较为严重。总体上看,净水行业的抽查合格率在家电行业来说,属于低水平。

      这不由得令人担忧:家里的净水器真的是货真价实、真材实效的吗?或许,来一次较为深入的净水器市场分析,能够做到“心中有数”。

      现象:良莠不齐

      近两年,净水器市场上有点“大干快上”的感觉。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净水器生产企业超过3000多家,整机生产企业超过1500家,规模已经算是非常庞大的了。然而,走马净水器市场不难发现,比起其他家电类产品来,消费者可能真的会“找不着北”。

      一个容易“看花眼”的地方是,价钱相差悬殊。便宜的可以将滤芯直接装在水龙头上用的,可能只有两三百块钱;而一组滤芯组合使用的,一两千块钱的随处可见;再贵的甚至一套高达万元。究竟贵的比便宜的好在哪里,消费者很难说得清。

      另一个容易“看花眼”的地方是,概念众多。除了基本的过滤、净化功能之外,很多净水器都打着各种“健康”旗号,比如可以“美容”,或者生成“矿物质水”,还有制造“碱性水”,甚至形成“负氧离子”等概念。消费者往往无所适从。

      真实情况如何呢?国家家用电器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测试技术研究所所长、健康家电分析测试中心负责人鲁建国透露,国家质检总局从2014年开始组织的3次净水器国家监督抽查,显示合格率不超过70%。主要问题存在于:水之中菌落总数指标不合格,净水流量不合格、总净水流量不合格。可以说,净水器相关的诸多方面关键指标,普遍都存在问题。

      原因:多重原因

      ●标准大多属于推荐标准

      整个净水器行业目前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良莠不齐一直都存在。造成合格率偏低的问题,是不是标准缺失呢?有着多年净水器市场经验的上海卓跃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咨询顾问庞亚辉,向羊城晚报记者表示,“在净水器行业内,标准并不缺失”。

      国家家用电器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鲁建国解释说,目前适用的国家标准主要是“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以及“家用和类似用途应用水处理装置”相关标准;而行业标准方面,则是“家用和类似用途超滤净水机”以及“家用和类似用途反渗透净水机”标准。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国家标准一般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在净水器市场,大多数标准都是推荐性标准。这主要是由净水器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因为各地水质会有所不同,净水器所用的材料有可能会有差异。显然,推荐性标准对于品牌和产品方面的约束力小了很多。

      当然,推荐性标准并非一纸空文,仍然具有约束力。鲁建国表示,很多企业往往以“推荐性标准”为借口,执行起来大打折扣。这个行业经历的时间比较长,还依然处在一个发展阶段。

      ●消费者难辨别偷工减料

      对于消费者而言,一个净水器或者一台净水机好不好,凭外观、价格很难分辨出好坏。一方面是不懂,另一方面是没有检测手段。如果品牌厂家在净水器里面偷工减料,就很难说得清楚。曾经有净水器专业人士拆解过某款净水器的滤芯,市场报价2800元的产品,拆解之后的各种成分,其实制造成本就是百十来块钱,加上其他成本,利润率算下来远超一般家电产品。这也正是近几年很多厂家纷纷投入净水器市场的主因。

      庞亚辉向羊城晚报记者分析,净化器一般都会用到活性炭,而活性炭的品质就可能千差万别;净水器的其他部分,包括净化用的PP棉甚至管线接头都可能存在偷工减料的问题;还有的像塑料件,无良厂商很可能用的是“回料”(二次回收的塑料)。几乎净水器内部的各个环节,都可能存在偷工减料的地方,因为不同产品组合的元素比较多。他直言:“材料是不是偷工减料,只能考验厂家良心了。”

新闻本月
新闻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