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管理》——危机,阶层,总被时代裹挟而来!

1996年,我人生中第一次学习市场营销,接触的书就是菲利普.科特勒的《营销管理》。2011年,我在北京雅昌艺术网一年内从市场规划经理提升到规划总监,却选择放弃职场,做了4年多的全职妈妈。那一年,1931年出生的菲利普.科特勒又出了一本书《营销革命3.0》,我直到2017年夏天才拜读。而《营销管理》,目前已经再版了15次以上……


这个时代,我第一次求职面试被问的4P,4C已经重新被定义,甚至我2007年清华MBA毕业论文曾经大热的IMC整合营销传播也不再大热,而变为更加多维性,受价值驱动的消费者与企业的互动合作。从产品、顾客再到人文精神,这本书对于科特勒最大的变化,从过去的唯营销是从,到和弗沃德合作出版《B2B品牌管理》要素品牌战略,再到这本营销3.0,解决价值观驱动的3I模型也是以品牌为核心。
[undefined]
[undefined]

2006年,我在西班牙ESADE攻读品牌战略时的全球品牌排行,Facebook还未上榜,谷歌刚排到第24名,网络硬件及部分手机厂商曾经一时风光。甚至2007年我加入联想全球消费市场部,走海外推出的 Ideapad和Ideacentre消费PC品牌,确实把联想从全球PC第3变为全球第1,但随后PC行业被移动便携终端如iPad,智能手机冲击。

[微信图片_20170802140955.png]

而这个变化的时代,有一批旧的营销人危机骤来,比如传统纸媒,比如依靠分销体系打天下的渠道营销人才。还有一批危机更大的群体,是如同我一样,重返职场的全职妈妈。


最近有部电视剧挺火,叫《我的前半生》,我一集也没追,但是亦舒的原著我看过。现实生活中,比罗子君更残酷的是更多在家全职近10年,带两娃但面临离婚的40岁中年女性。她们有三怕:1、怕脱离社会多年,丧失工作谋生能力;2、怕心中怨恨影响孩子,无法让孩自信乐观、心理健康;3、害怕父母为自己担心。


今天,我的微信好友中多了一位网红:Spenser,他正火的一篇文章是“三十岁的中年危机”,提到并没有那么多人希望奋斗前置,只不过是不想中年危机罢了。真相还是符合完美的二八法则。少数人年龄越大,收入越多,人生越稳定;而更多人,年纪大了,困惑和迷茫一点都没少。


比较来看,1930年的巴菲特和索罗斯仍在努力,1931年的科特勒仍在求新知,其实时代淘汰的并非老人,淘汰的是那些害怕改变的人,那些不能随时保持谋生能力的人。
[四位长者.jpg]

阶层社会,不可避免

继昨天八一建军节朋友圈大幅刷军照后,今天刷的内容好一些:李一诺关于贫富差距而引起“教育不公平”的讨论,却配了一个与教育不太相关的标题:清华学霸,马甲线女神,前麦肯锡董事合伙人。可见新媒体营销的底线,也是超出我的认知了。


文中指出:一张650万的“债券”,可以支持21700个流动儿童在同心这样的学校上学,而在香港,只是一个大陆去的有钱人家孩子的入学机会。所有在线教育挣大钱的公司只有一个商业模式,就是最大程度地发现、制造、利用和变现家长的焦虑。


听了罗辑思维“即将到来的阶层社会",我曾经到访过Palo Alto ,真是挺有感触。美国主流的常青藤名校,全部是私立学校,一代同校,代代同校……“罗胖”说潘石屹给国外名校捐款相当于给中国学生攒校友资源,值得点赞。社会真正分层是观念分层,教育的底层是应试教育,中层是素质教育,顶级精英教育由私立学校承担,不是变得更好,而是培养决策的能力,欣赏选择和改变世界。中国社会的财富分层形成,教育分层还没有展开…..
[微信图片_20170802145922.png]

女作家芭芭拉说:贫穷本身就是一种专制。Spenser说:一个人从年入十万到年入百万,有可能是因为他的努力。但如果从年入百万到年入千万,那就和个人努力没有太多关系了,而应该感恩自己的选择,和更多感谢这个时代给予的机会。


每个阶层都受困于自己站位的局限及思维模式,然而滚滚大潮,趋势不可逆,无限祝福!

谢娜最新造型你怎么看? 金龟子刘纯燕跟王宁谈恋爱的故事 刘涛五年之内替王珂还债四个亿 520 周杰伦、昆凌一起跳双人舞 郑爽和马天宇关系真的非常好 歌手 演员魏晨520领证了 黄渤拍《一出好戏》找孙红雷演了半天 宋丹丹跟倪萍关系怎么样? 娱乐圈有三大当家花旦经久不衰 《清平乐》大结局,官家病逝,徽柔发疯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